来源:中国经营报

欧盟关税大棒挥起  价格承诺背后的隐秘博弈 第1张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

  历时一年多的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迎来了终裁结果落定。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结束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对相关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获取的一份关于欧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文件中看到,欧盟认为,现有证据表明,补贴的低价进口产品有可能大幅增加,这将对已经脆弱的欧盟产业构成了威胁。这种低价进口的激增,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欧盟市场向全面电气化过渡,需要大量持续的投资,这将导致欧盟工业遭受严重的财务损失。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这一终裁结果不客观,对中国汽车企业极其不公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不予认同、不可接受。此次反补贴调查是一起典型的披着合规外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加征关税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中欧汽车产业合作和绿色低碳转型。”

  问及解决办法,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继续与欧盟商谈,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国车企的损失。“我们注意到,尽管欧盟做出了终裁行为,但是也没有把商谈的大门完全关上,而是留下了商谈的空间。欧盟在公告中表示,欧盟将与中方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替代方案,还对与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只要双方都拿出诚意,还是有解决的新希望、新途径、新方法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在关税生效前加大了对欧盟的出口量。海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汽车品牌向欧盟27国出口了60517辆电动汽车,同比大增61%,这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上一个出口高峰期还是在2023年10月(6.7万辆),当时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税率最高达35.3%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公告,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根据此次调查,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补贴税:比亚迪将被征收17.0%,吉利为18.8%,而上汽集团则需支付高达35.3%的反补贴税。

  欧委会单独列出了未被抽样但配合调查的公司名单,包括爱驰、江淮、华晨BMWYY>宝马(包括生产宝马MINI的光束汽车)、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金龙客车、蔚来、小鹏,它们均适用20.7%的反补贴税,其他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针对欧委会当地时间10月29日公布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同时,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界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开展诉讼,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希望中欧双方从产业合作大局出发,继续开展进一步对话磋商,共同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推动中欧汽车产业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机电商会”)10月30日发文称,欧委会并未在终裁公告中纠正之前的诸多错误认定,除程序上严重缺乏透明度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背离规则和以往实践进行抽样带来的底层代表性问题,也未对欧盟产业损害指标进行客观分析,在因果关系上依然存在错误认定。欧委会对本案作出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客观的认定,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和欧盟反补贴相关规则。

  当地时间10月29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穆勒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

  穆勒表示,贸易争端应通过对话来解决。她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德国作为生产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鼓励创新,以确保德国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穆勒坦言,征收关税将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成本上升,并可能阻碍电动汽车的推广。她呼吁各方继续保持谈判的开放性,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对话,努力寻求消除额外关税的解决方案。

  价格承诺谈判仍有分歧

  欧盟反补贴终裁结果出炉之后还有回旋余地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指出,此前有过在终裁结果出台之后,再继续通过谈判达成价格承诺的先例,比如欧盟对华铸件反倾销案。“从价格承诺的角度来讲,这意味着中方提高产品出口价格,虽然出口的数量可能因此减少,但可以避免被欧盟征收反补贴税。对欧方而言,欧盟内部汽车厂商面临的竞争压力会小一些,双方通过这种方式各让一步。”崔凡说。

  据了解,在反倾销中,价格承诺是指当出口国裁定存在倾销行为时,出口国主动提出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出口的商品不得低于某一价格。这种承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调查当局只有在初步确定倾销和补贴的存在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之后,才能要求出口商作出这种提价承诺。

  不过有接近中方谈判技术团队的人士称,欧委会与中方价格承诺谈判的分歧在于如何确定最低限价。

  中国机电商会称,终裁披露后,在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下,中国机电商会按照本案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价格承诺方案。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目前,中欧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25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视频会谈,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专业、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双方明确了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本案的解决途径,并对下一步磋商方向作出指导。

  王文涛强调,下一阶段价格承诺磋商应在相互照顾核心关切的基础上,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进行磋商,兼顾协议效力和企业核心利益;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价格承诺执行和监管的双边沟通机制。

  事实上,业内屡次有传闻称,在中欧磋商期间,有中国企业单独向欧盟提出价格承诺。对此,商务部明确表示反对。商务部多次发表新闻发言人谈话指出,单独进行的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谈判的基础和互信,干扰双方磋商,不利于推进磋商整体进程。

  谭浩俊也对记者表示:“应严厉禁止汽车企业单独与欧盟商谈价格承诺问题,只能由商务部或汽车行业协会等统一与欧盟商谈,否则对单独行动的企业采取处罚措施。要知道,如果力量分散,让欧盟各个击破,就更加无法形成与欧盟谈判的有效力量,会让欧盟更加有恃无恐。因此,必须一致对外,共同应对欧盟的加税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车企人士也表示,要想扬帆出海,还是要实现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共赢。“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只在单一国家发展,而是会利用全球市场技术积累进行资源、技术、人才全球化配置,而汽车是高度全球化发展的行业,优秀车企一定以长期战略思维去经营品牌,去练就坚实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就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输出,而是秉持着与当地各方分享利益、互利共赢的思维。”

  “这次电动车贸易争端不仅显示了中国电动车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且暴露了欧洲汽车工业转型的滞后。欧洲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车工业要扭转颓势,需要与中国大规模合作。反之,中国电动车产业要巩固欧洲市场,并开拓其他市场,也需要与欧洲汽车工业密切合作。最直接的途径是相互直接投资,共同做大蛋糕,取代反补贴税和贸易摩擦。”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原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