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6日讯 (记者 曹韵仪)今日,普益标准10月理财数据显示,进入10月后,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基于对未来权益市场持续看好,不少机构正加大布局权益市场。

10月理财规模增量弱于去年同期 业内关注本周理财产品净值表现 11月理财规模或季度性回暖  第1张

  业内指出,进入11月,若本周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11月的理财规模或将迎来季度性回暖。虽然10月末理财资金存在回表的趋势,10月理财规模增长不及以往,但若净值表现持续回暖,叠加跨月后表内资金流回理财,理财规模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固收类收益率低迷 11月理财规模或季节性转增

  存续固收类理财的收益率继续走低。今日,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05%,环比下跌0.5个百分点。

  而另一方面,从理财公司10月在售的产品来看,权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较高,达4.10%,环比上涨0.07个百分点;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较低,为2.78%,环比下跌0.05个百分点。

  从理财规模来看,10月理财规模增长弱于往年。今日,华源证券固收廖志明表示,截至2024年10月末,理财规模合计29.7万亿元,10月份理财规模增长了0.36万亿元。10月理财规模增量明显弱于上年同期0.9万亿元的增量。

  “10月理财规模增长偏弱,主要是由于股市走强的影响,部分理财客户可能去炒股或观望股市,阶段性降低了买理财的动力;同时还受9月下旬固收类理财净值波动的影响。”廖志明表示。

  此外,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的存续规模跌幅较大。招商固收表示,截至上周末,现金管理型产品存续规模为7.68万亿,较前值回落782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0.86万亿,较前值回落574亿元。

  “主要是受权益市场情绪回暖,固定收益市场波动增加,银行理财竞争波动有所增大,带动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等资产。但另一方面,权益市场波动本身较大,收益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仍有需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根据华西证券统计,10月28日到11月1日,理财资金存在回表的趋势,规模缩减,环比降1648亿元至29.63万亿元。拆分产品类型来看,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贡献主要增量,较前一周增加802亿元,然后是封闭型产品,环比增加370亿元;日开型产品环比增加166亿元;而定开型产品为规模的主要拖累项,单周下降388亿元。

  不过,理财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月末回表仍然在预期范围内,跨月后大量资金流向表外,届时理财规模或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也认为,若本周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理财规模或将稳步增长。“2021年以来,若我们剔除22年这一特殊时点,11月理财规模多增长。伴随着债市企稳和股市震荡,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回升,负债端的紧张情绪缓释。若净值表现持续回暖,叠加跨月后表内资金流回理财,理财规模或将季节性转增。”

  固收类产品短期承压 机构加大布局权益市场风险较大

  展望后期,市场认为权益类产品和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跷跷板效应”短期内或延续,但在市场波动阶段,短期固收类产品仍能提供相对稳健收益。同时,近期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基于对未来权益市场持续看好,不少机构正加大布局权益市场,但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产品收益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权益、固收市场所处的周期阶段不同,随着经济和物价温和回升,权益市场估值修复有望延续,短期看对固定收益市场存在一定压力,近期两个市场呈现一定‘跷跷板效应’,相应也会对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构成一定扰动。但整体看,国内宏观政策保持积极,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周茂华表示。

  业内人士建议,目前短期定开式固收理财产品或为较佳配置选择,一是短期限产品资金锁定期较短,便于客户灵活规划资金安排,调整投资策略。二是即使在市场波动阶段,短期固收类产品仍能提供相对稳健收益。相比较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对利率更加敏感,在利率变化时,长期债券的价格变动更大,以短期债券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产品收益更加稳定。

  展望未来,就机构行为来看,银河证券指出,临近年底机构止盈情绪有所升温,主要关注11月财政增量等政策层面的扰动情况;此外,理财等仍存在一定赎回压力,数据显示理财存量规模回升幅度较为有限,股债跷跷板下继续关注资金边际流出债市和信用债超调情况。

  “虽然近期含权理财产品收益有所回升,但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产品收益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普益标准指出,进入10月后,含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基于对未来权益市场持续看好,不少机构正加大布局权益市场。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认为,尽管短期表现强势,权益市场从反弹走向反转仍然需要经济基本面改善的支撑。“此前在几轮预期内“存量”政策刺激下,市场情绪并未经历有效扭转,中长期权益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政策是否落实以及后续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与否,未来货币与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及相关“细节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