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的国安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目前和中国断交的国家,于2017年5月26日过逝目前和中国断交的国家,享年89岁。
提起布热津斯基,大家对目前和中国断交的国家他印象较深的是,当年目前和中国断交的国家他是卡特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建交的代表人物,是邓小平的“座上宾”,邓小平访美,到达的第一天晚上,去就他家参加家宴。
少年时代,经历故国在列强协议下,被粗暴瓜分、占领,让布热津斯基认识到,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现实主义也成了他日后的外交信念。据此,他促成美国联中制苏,并与台湾断交。
他的外交思想,最近被吸收到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上。
是不是很奇妙?
图片说明:促成“美国联中制苏”并与台湾断交的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于2017年5月26日过逝,享年89岁。
?争取教职输给基辛格
1928年出生在波兰华沙,父亲是个外交官。在1930年代末,父亲带着他,远赴加拿大,就任蒙特利尔总领事。随后纳粹德国与苏联协议,瓜分波兰,到了二战末期的雅尔塔密约,又让波兰东部,被苏联占领,之后布热津斯基一家,就定居加拿大。
少年时代,经历故国在列强协议下,被粗暴瓜分、占领,让他认识到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这种现实主义观点,也成了他日后,纵横国际外交场域的信念。
图片说明: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中),1981年获美国前总统卡特颁授自由奖章。
他在加拿大马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拿到学士、硕士,之后到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他的专长是俄国政治,而他日后,也以俄国专家身分,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布热津斯基拿到学位后,一度在哈佛任教,但1959年,争取终身聘用的副教授职缺时失利,于是离开哈佛,转往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有意思的是,拿到哈佛这个职缺的人正是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担任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国安顾问、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布热津斯基,正是1970年代,主导美国外交、甚至全球战略大棋局的两位外交教父。一个是共和党,一个是民主党,两人也接力,完成了美中关系正常化。
1966年,布热津斯基进入国务院,担任政策规划幕僚,但两年后,因反对总统约翰逊(Lyndon Johnson)扩大军事介入中南半岛而辞职。不过,充满权力欲的布热津斯基,继续在华府游走,并担任副总统韩福瑞(Hubert Humphrey)的外交顾问。
?国家安全顾问与国务卿的矛盾
1973年,富豪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成立“三边委员会”(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这是个结合欧、美、日三方政、商、学菁英的对话机制,盼借此对话轨道,凝聚政策共识。布热津斯基担任首任执行长,也在1974年,邀请于政坛冒出头角的乔治亚州州长卡特参加会议,两人从此结缘。
卡特在1976年参选总统,布热津斯基也成了他的竞选幕僚。卡特当选后,晋升国家安全顾问。
布热津斯基是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者,也因为故国波兰,被苏联占领的经验,让他对苏联扩张,采取强势反制。此作法与国务卿范锡(Cyrus Vance)迵异,范锡强调透过裁军谈判,制约苏联。两人矛盾日深。
身在白宫的国家安全顾问更靠近总统,而且布热津斯基任内,取得一项新权力──过去由中情局(CIA)局长,每天向总统做的情资简报,改由国家安全顾问负责。布热津斯基的影响力又更大了。
?承认中国日益重要的现实
1979年11月,伊朗人质危机发生,隔年4月,在布热津斯基主导下,卡特派兵想援救人质,结果失败。这项计划,一直瞒着范锡,直到行动前两天,才告知他。之后范锡愤而辞职。
面对苏联在中东、阿富汗节节进逼,布热津斯基更积极主张,与中国建交,联中制苏。布热津斯基也不满范锡领导的国务院,在建交上的保守,1978年5月,不顾国务院反对,前往北京交涉。
当时中方要求的建交3条件,是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废除协防条约并撤军。中方虽也希望,美国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但布热津斯基判断,主导政局的副总理邓小平,不会坚持这点,因而未答应。
之后卡特政府,也未放弃对台安全承诺,但布热津斯基也建议,万一台湾宣布独立,美国不予承认。
图片说明: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右三)访美,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右二)设宴款待
美中刚建交,布热津斯基在当年1月一场演说中,提到与中国建交的理由。他说,在全球新兴起的重要势力中,没有一个比中国更重要,因为它有近10亿人口,同时也有全球第3高的国防预算。他说,美国不是因战术或权宜考量,与中国建交,而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全球扮演日益重要角色这个事实。
布热津斯基也承认美、中制度与意识型态的不同,也不期待与中国广泛交往后,能把中国“和平演变”成美国。
他引用卡特在1月1日建交日,发给中国总理华国锋的电报:“美国希望有个多元的世界,每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上,都能对人类的多种希望,提供不同的贡献。我们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介入世界事务。”
?“大棋盘”思想,被现在的中国借用,引发“一带一路”
卡特连任失败后,布热津斯基依然活跃于华府,曾担任老布什总统(George Bush)的国安幕僚,同时著书不断。
他在1998年出版的《大棋盘》(The Grand Ches sboard)中,强调欧亚大陆这个“大棋盘”,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美国应积极介入。
这是承袭19世纪英国地理学者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的想法,麦金德把欧亚大陆中北部,视为世界心藏地带,掌握此枢纽,可望成为世界强权。
在2007年出版的《第二个机会:三个美国总统与美国强权危机》(Second Chance: Three Presidents and the Crisis of American Superpower)中,布热津斯基批评在冷战后,老布什、克林顿(Bill Clinton)与小布什(George W. Bush)的表现,都使美国错失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优势,尤以小布什表现最差。
美国是历史上,唯一未掌握欧亚大陆而崛起的霸权,而如今特朗普(Donald Trump),也看不出经营“大棋盘”的雄心。
倒是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透露出布热津斯基与麦金德的企图。通过一带一路,串联起欧洲大陆和亚洲板块。
布热津斯基该没料到,他的中国政策,最终给了中国政府,在世界舞台的“大棋盘”中,对抗美国的机会吧!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目前和中国断交的国家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Xiaofu_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