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杨沙沙】美国财政部21日公布一份165页的草案,意图限制对中国高科技行业投资。外媒猜测,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对华投资限令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生效。国内专家认为,华盛顿此举将加速美国对华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断链”,但也会激发中国强化自主科技创新的决心。
5月11日,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展出的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视觉中国)
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美国财政部上周五发布的草案名为“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旨在限制美国实体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个高科技领域对华投资,并列出了详细的规定。去年8月10日,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令,要求限制美国在上述领域的对华投资,并命令美财政部制定可实施的政策措施。根据上周五的声明,美国财政部将进一步公开征求意见,在8月4日这一截止日期后,公布最终的实施细则和生效日期。
据彭博社报道,这份草案重点是遏制中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美财政部表示,其提议的新规将限制对“下一代军事、情报、监视或网络能力”至关重要技术的境外投资。彭博社认为,这份草案表明,华盛顿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美国财政部一名高级官员在电话会议上宣称,美国政府希望阻止中国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用于武器定位或位置追踪。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根据美国财政部的规定,受限制的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可转股的债务融资、绿地投资,以及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出资等。违反规定的人可能受到刑事和民事处罚。
《纽约时报》的文章声称,这份草案旨在遏制美国对中国关键技术行业的新投资,这些投资可能用于增强中国的军事实力。该报同时称,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美国政府的做法进一步激化了与北京的经济关系。
美国“脱钩断链”遭中方强烈反对
在拜登签署上述行政令之前,美国参众两院多次推动立法限制对华投资,但却存在不少分歧。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张秋菊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分析认为,拜登所在的民主党无法完全掌控两院,为继续推进投资审查,只能通过总统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绕开国会,来实现对华投资的限制。而作为行政令的主要执行部门,美国财政部在拜登签署该行政令的当天就发布了“拟制定规则的预先通知”(ANPRM),开始征求企业和公众意见,起草细则内容。
美国的科技霸凌行径多次遭到中方强烈反对。中国商务部去年8月10日就曾表示,美方限制本国企业对外投资,打着“去风险”的幌子在投资领域搞“脱钩断链”,严重背离美方一贯提倡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决策,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中国外交部同日表示,中方对美方执意出台对华投资限制措施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专家:激发中国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虽然美国财政部没有给出规则实施的具体日期,但多家外媒预计,美国这项酝酿多年的对华投资限制令或许在今年年底前落地实施。
根据彭博社此前报道,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去年曾声称,“这些控制措施不会广泛影响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因为限制的“针对范围狭窄”,并将集中在“几个行业,特别是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美国荣鼎咨询去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美国对华投资降至年均100亿美元,而2005年至2018年,这一数据为140亿美元。2022年,美国对华风险投资降至13亿美元,创10年来新低。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最新举措意味着美国限制中国发展,从出口管制进一步延伸到投资限制上,这将加速其对华在高科技领域进一步“脱钩断链”。他认为,美国限制投资的做法将干扰中美企业间的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破坏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交往,破坏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有损全球创新动能。
另外,有业内观点认为,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形成示范效应,或刺激美国盟友加快推进对华投资限制。
然而,美国的对华投资限制并不能禁锢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反会进一步激发和强化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将打压政策限制在这三个领域,从而让中国更清晰地认识到,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底层支撑,因此,更需要在这些领域下功夫,扎实推进自主创新。
项立刚说,中国发展高科技,当然需要国际资金的参与,但是主要依靠的仍是中国国内资金和政策环境的支持。近日,中国出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项立刚说,这体现了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各环节的研发活力,不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近日召开的2024北京智源大会上,针对《环球时报》记者提问,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封锁,是否会对国内人工智能研发等产生进一步影响?有专家表示,“影响肯定会有”,但国内相关企业一直努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生态,包括底层的基础设施等,“相信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建立完全自主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