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欧盟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7月4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方已多次表示强烈反对,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何亚东介绍,6月2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商定基于事实和规则两大支柱,就妥善处理该案立即启动磋商。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举行多轮磋商。
何亚东透露,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中欧磋商进展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何亚东在6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相处正确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
6月22日,中欧双方商定,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案启动磋商。
根据欧盟委员会网站相关介绍,欧盟反补贴调查程序的整个过程必须在立案后的13个月内完成,包括从立案到最终裁定的所有阶段。根据规定,初裁(即临时反补贴措施)必须在调查启动后的9个月内作出,这些临时措施可以持续最多4个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4日是欧方开展调查工作的一个正常时间节点,并没有其他的象征性意义,最终关税决定要看11月2日的宣布情况。
换言之,从7月4日到11月2日之前,欧盟会进一步地进行补充调查,同时中欧双方还有4个月时间进行相关磋商,“在最终仲裁措施出台之前,我认为中欧双方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磋商空间的。”梁明表示。
全球风险、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企业威达信(Marsh McLennan)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邰思文(Svien Tyldum)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和美国都指责中国对电动车的补贴过高,并因此对这些产品征收了关税。“在我看来,这是由于理解上的不一致导致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幸。对两国、两国的消费者和生产商来说,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爆发贸易战,我们希望避免这种情况。”他称。
邰思文说:“对于中国而言,肯定还有其他选项。比如,中国可以考虑将市场重心转移到东南亚或中东等其他地区。但是这并非最好的方案,更好的方法是在错综复杂的风险环境中,例如制裁、关税和气候风险中,找到解决方案。双方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友好的方式缓解贸易冲突和摩擦。”
欧盟当地利益相关方表示反对
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时表示,7月3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表声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在华经营的欧美厂商利益。宝马公司也表示,加征关税“死路一条”,将损害全球企业利益。
何亚东称,中方注意到,欧盟一些成员国政府和主要汽车企业已经多次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措施。中方希望欧方认真听取盟内呼声,理性、务实地与中方开展磋商,避免反补贴措施伤害中欧汽车产业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6月下旬访华时也表示,德国政府对欧盟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深感忧虑,认为会对欧洲绿色转型进程和消费者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也担心德国在华车企利益受损。在当前形势下,加征关税是最糟糕的手段,将会陷入贸易摩擦升级的恶性循环,只有对话协商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德方赞同中方关于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提议,并将向欧委会转达,期待欧中双方以建设性态度,通过协商谈判,找到可行的解决途径。
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齐普斯(Oliver Zipse)上述声明中还称,限制对欧洲的电动汽车供应将减缓去碳化进程,而且无助于增强欧洲制造商的竞争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决定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非常矛盾。
“欧盟内部也存在分歧,究竟是要实现其新能源目标,还是要保护内部产业,这需要作出取舍。我认为,欧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选择。现在来看,这一政策本身可能不是完全基于商业考量,而是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显得非常矛盾。”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