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券业行家
硬气?网贷大佬旗下机构,传票+执行
因此前在《私募机构犯职场“大忌”要“惨”了》一文中提及,“宜信系”某家机构“打上门来”,连番投诉。细看之下,这家自称“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机构,居然有一系列颇有“内涵”的红字信息。
百亿诚信信息
人在家中坐,投诉天上来。
行家基募的这篇报道,引来了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宜信普惠)的投诉,指责行家“捏造事实,公然诽谤,严重损害企业名誉”。
一头雾水的行家,首先扪心自省,回顾了这篇报道。
主要内容是对财联社发布的弹窗消息,以及上海证券报同名官微题为《私募配资“黑吃黑”,被查!》的报道进行查证,梳理存在“诚信”信息的头部私募。
说来也是唏嘘,目前规模超过百亿的证券投资类私募机构已经下降到89家,其中,喆颢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喆颢资产)与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简称:映雪投资)是“唯二”存在诚信信息的机构。
诚信记录的原因,来自监管处罚。
2022年12月,因未妥善保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的记录;对主要业务人员及相关团队实施过度激励,上海证监局对喆颢资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要求其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规范运作意识,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大佬旗下机构
作为财经媒体,行家点评百亿私募的“诚信”事件,自然也少不了对其股东方的查证。
据中基协备案信息,喆颢资产控股股东、实控人为唐宁。关联机构共有三家,其中深圳普泽众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普泽众富)的实控人同样是唐宁。
一查就发现,这位私募实控人的履历不一般。
启信宝显示,唐宁担任法人的机构多达110家,投资企业64家,任职企业98家,实控企业582家。喆颢资产、普泽众富和宜信普惠,只是其中三家而已。
为何主动认领
然而,这篇文章似乎没有出现过宜信普惠的名号。如此着急的跳出来“认领”,是什么操作?
行家思前想后,觉得可能是对提及“宜信财富”字样的内容表示异议,不惜动用强大的力量进行封杀。
然而,近年来不止一家官媒,曾经公开点名了“宜信”,涉及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等。
直到目前,中国基金报同名官微的这篇报道,依然没有404,精选的留言更是“高赞”。
投资人以亿为单位的钱,通过各种不同名字的公司和产品汇入宜信编织的关联网络后,最终流向了哪里?
田牧 于德江,公众号:中国基金报宜信财富迷局!
撰文之际,行家援引的是官媒报道,不知道为何会被扣上“捏造事实,公然诽谤”等帽子。
既然提到贵司的名字就有损名誉,为何不一视同仁,以强势态度向官媒施压?这是欺软怕硬?还是色厉内荏?
还有一堆破事
作为财经媒体,行家长期关注于券商和私募领域,对“无证”的机构并不感兴趣。尤其是中基协特别点名,曾经涉及网贷的机构。
至于“宜信”的“破事”,行家本来也是通过官媒报道得知。除了喆颢资产、普泽众富两家私募机构外,谈得上有金融牌照的,似乎就只有三方基金销售机构宜信普泽(北京)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简称:宜信普泽)。
显然,宜信普惠没有金融牌照,也不在行家关注的列表中。但现在平白无故,头上挨了一闷棍,行家也勉为其难,看看什么情况。
不查不知道,宜信普惠的涉诉案,还真不少。今年7月至今,已新增了两起涉诉信息。
一是执行案件。案号为(2024)吉0113执1365号,由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人民法院于今年7月1日对宜信普惠立案。本案的细节未见公开披露,企查查显示,执行标的为21.2953万元。
二是法院传票。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简称:朝阳法院)受理庆*与宜信普惠抵押权纠纷一案。今年7月9日,朝阳法院依法向宜信普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证据及开庭传票。自公告之日起经过30日,即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状的期限为公告送达期满后次日起15日。并定于答辩期满后第1日8时40分(遇法定休假日顺延)在本院南磨房法庭第十法庭开庭审理。
就行家所知,法院公告送达开庭传票的情况,最为常见的是当事人“下落不明”,“通过别的方式无法联系”。联系起前面的被执行案,这家头铁的机构,是否有什么情况?
再往前翻,企查查显示,最近十年来宜信普惠有多达128起与劳动相关的案件开庭公告。其中88起的公告日期发生在2021年以来。单从当事人姓氏来看,至少有34名不同的人员,这一数量已经超过“百家姓”的三分之一。
如此多的时任员工起诉宜信普惠,是否其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有做的不够“那啥”的情况,行家无从判断。
2019年,宜信普惠的参保人员为1,308名,旗下分支机构参保人员高达22,155名。2022年,总部参保人员降至142名,分支机构为120名。而在2033年,分支机构参保人员为123名,总部参保人员未见披露。
行家也诚恳的希望,本次代表宜信普惠投诉行家的这位尚**,能够与公司“天长地久无绝期”,永远遇不到裁员的情况,哪怕被裁了也不要起诉讨公道。
此外,2023年8月,还有一位自然人起诉宜信普惠及广州云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三家机构的“名誉权纠纷”案开庭。不过这起案件也没有下文。
行家也想知道,作为名誉权纠纷案的被告,又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