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下半年稳增长政策还有加码空间  第1张

  下半年将会推出哪些改革举措?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如何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就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此次会议主要是针对下半年的短期性形势和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会议提及“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因此下半年我国宏观政策发力势在必行。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意味着着眼于“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半年稳增长政策还有加码空间。

  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表示,在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聚焦“双债”协同发力,即加快地方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1.49万亿元,就完成进度来看,占全年计划3.9万亿元规模不到四成,比去年同期少完成二成左右。上半年完成前6批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后,下半年7-11月财政部还将按月推进,完成剩余16批次债券的发行。

  “债券发行后最重要的是要将其用好,尤其是投向上要上马一些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曾刚表示,资金筹措相对容易,但让财政政策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就需要重点项目的储备,并将筹集的基金有效地灵用起来,使其对市场形成拉动作用。这需要围绕“五篇大文章”、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来筛选项目。

  王青预计,三季度将迎来政府债券发行高峰,融资规模有望达到4.1万亿,高于今年一、二季度的13584亿和19816亿,也高于去年同期的36474亿。这意味着三季度基建投资(宽口径)将保持在8%左右的较高增长水平,继续发挥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下半年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还有发力空间,各地也将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

  对于会议还要求“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王青指出,考虑到2023年和2022年下半年都追加了财政政策工具,不排除今年下半年出台加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发行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措施的可能。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力提振内需,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或稳中有降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表述略有不同,彼时的表述是“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与此同时,7月政治局会议还增加了“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相关表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这或许预示着稳汇率的政策权重有所上升。刘涛预计,为支持银行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下半年存在再度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三季度末可能转向降息,我国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还将进一步打开。

  事实上,当前社会融资成本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除了进一步下调名义利率的可能性之外,曾刚指出,也有另一种可能是保持名义利率不变,其重点在于物价指数(CPI)是否可以实现温和上涨。“如果物价指数持续低迷,名义利率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如果未来CPI上行,作为名义利率与CPI之差的实际利率便自然下行,即实现了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针对结构性政策,曾刚认为,其有较大发展空间。在他看来,未来围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央行有望创设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刘涛亦认为,央行将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在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稳定性的同时,对部分到期专项再贷款工具可能追加新额度,鉴于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将于今年底全部到期,不排除下半年对于相关专项再贷款工具进一步追加新的额度,以利于配合做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文章。

  提振消费

  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热情

  在会议对提振消费的一系列提法中,“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值得重点关注。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今年,服务消费表现非常亮眼,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恢复态势明显加快,成为拉动消费复苏的中流砥柱。以服务消费为抓手,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特别是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迎合了居民的需求,且消费供给并不充足,仍有很大潜力值得挖掘。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则表示,近年来,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服务消费在总体消费中的比重已达45.2%,但与主要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平均占比约六成相比,仍有约15个百分点的差距,因此,服务消费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罗奂劼认为,可从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展服务消费。比如,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消费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数和增量;强化服务消费保障,优化服务消费环境,改善服务消费体验;放宽服务业准入门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等。

  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大税费改革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从收入端对提振消费提出了要求,比如,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等。

  付一夫认为,这打中了促消费的“痛点”,毕竟有收入,居民才有底气去消费,目前,居民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因此,要多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展望后市,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照表示,促消费可能会在提升消费能力、扩大服务消费等方面出台更多政策举措。例如,在提升消费能力方面,利用产业转型机会为毕业生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费改革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等。“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业领军企业,明确养老、家政等服务相关标准,提升优质服务的供给水平,促进居民服务消费潜力释放。”

  姜照进一步表示,预计我国消费将延续恢复性发展态势,消费品以旧换新、老字号消费、文旅消费等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付一夫也对记者表示,看好未来的消费复苏态势,“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政治局会议也提到,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但仍要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可以预见的是,后续稳经济政策将继续发力,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信心都会得到提振。”

  行业发展

  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会议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事实上,当前各地方各部门正在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各类企业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不断推进。例如,河南省7月4日发布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方案(2024-2026年)(试行),要求大力培育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优化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顾松园指出,中央企业应把握产业变革趋势,立足自身主责主业,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以更灵活多元的方式和更创新开放的模式系统布局新产业新赛道,着力打造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表述,记者检索发现,这是历次政治局会议首次用防止“内卷”描述行业竞争。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会议明确定调防止内卷式竞争、畅通低效产能退出,意味着将进一步推进供给优化,这对于新产业长期发展来说是有益的,也有助于稳定新产业的行业格局、价格和利润预期。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指出,政策层面更多地希望以良性竞争形成技术突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拥而上”产生行业泡沫。

  新京报记者 姜樊 潘亦纯 张晓翀

  要在统筹做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篇文章中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传统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坚持让“老树发出新枝”。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阵地,坚持让“小树长成森林”。要把未来产业作为先手棋,坚持“耕地培土早春播”。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

  要扎实推动新兴产业持续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持续扩大在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先发优势,打造新增长点,探索前沿领域,拓展新赛道。针对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凝聚政产学研力量,实施专项攻关计划。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体化生态,提升竞争力。

  ——中国联通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