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之一,“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于8月18日在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教育,数字未来――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数字素养”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在乌镇举行  第1张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于8月16―20日在乌镇举办,共有15000名来自全国26个赛区的入围选手参加四大类19个赛项的角逐。今年全国共有22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大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4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邀请了十余位来自教育、科技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围绕“数字素养的相关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解读”“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实践与挑战”“创新教学方法与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跨学科融合实践案例的交流与展示”等内容,开展主题报告、应用分享和圆桌会议,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在乌镇举行  第2张

与会专家认为,数字技能和素养是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如何共创AI大模型时代的科技教育,是校内校外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已经改进,课程名称从“信息技术”调整为“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应用”为主,提升为“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核心素养,针对中小学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赛事也在不断增多。未来仍需从课程开发、教师培养、基地建设、赛事举办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培养体系建设。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在乌镇举行  第3张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音像出版社社长马小强做了题为《从创客教育到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转段升级》的主题报告。马小强认为,AI教育应用也要注意规避可能产生的潜在问题,包括学生依赖性:AI提供的强大支持,可能导致学生过分依赖AI工具解题,从而削弱甚至丧失自身核心能力的发展,降低内在认知水平,降低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教师依赖性:AI可以提供从教案编写到课堂自动分析的全套服务,从而可能导致教师深度思考过程的减少,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甚至是价值依赖:机器学习与算法推荐制可能导致同类型师生获取高度同质化教学资源,影响视野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甚者,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信息茧房”,与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马小强提出,要特别注重AI教育应用伦理,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在乌镇举行  第4张

中国电子学会科普培训处副处长、普及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晋表示,发展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中国对青少年成长提出的现实需要。数字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形态,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学习方式,推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深度变革,新业态、新模式需要新型人才。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这是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新举措,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加深,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加强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是普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是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研讨会”在乌镇举行  第5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