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一年之内,华映科技两度因华为新品的问世而暴涨。而与股价相背离的是,华映科技在六年里亏损100亿。而常年巨亏的背后,除了公司重资产属性外,还与公司前实控方中华映管密切相关。
华为的三折叠手机,带火了一众概念股。
9月13日,身为华为供应商之一的华映科技再度涨停,已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月内涨幅达65%。有意思的是,一年之前,华为Mate60系列“横空出世”也使得华映科技受到各路资金“追逐”,公司股价在27个交易日内大涨超200%。
不过,华映科技业绩却十分惨淡,最近六年多时间里,其归母净利润亏损已超百亿。深入剖析发现,公司重资产属性带来的大量折旧摊销以及“深度绑定”公司的前实控方中华映管破产,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两大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映管也曾对华映科技作出业绩保障承诺,但在失去公司控制权后“违约”。目前,华映科技要求中华映管赔偿30余亿元,而这对于当下流动性“吃紧”的公司可谓是重压。
“搭上”华为股价冲天
中秋假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映科技上演“天地天板”,全天换手高达24.1%。
日内大幅波动背后,离不开多路机构资金的助推。龙虎榜显示,9月13日,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2130万元,深股通专用席位净卖出2011万元,而东财“拉萨天团”的四个席位合计净买入3135万元;同时,国联盐城解放南路、开源西安西大街两大席位先后净卖出2247万元及1826万元。
整体来看,前五大买入营业部合计净买入额度为5266万元,前五大卖出营业部合计净卖出额度为5839万元,两者差值-1148.45万元。
事实上,华映科技的强势已不止一日。纵观9月至今,该股累计录得65%涨幅,最近五个交易日,也连续收获五个涨停。
据了解,华映科技股价如此强势或因其“搭上”了华为概念。
近期,华为正式发布三折叠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售价分为19999元、21999元、23999元三档。新品上线后,迅速受到消费者欢迎,截至9月13日晚间,已有超575万人选择预约。
而在此前,华映科技明确表示其已进入华为供应商体系,主要提供5.5寸至14寸等全系列手机及平板电脑显示屏。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底至10月中旬期间,华映科技一度从1.77元暴涨至5.8元,最高涨幅超过232%。彼时,正值华为Mate60系列发布,而市场也因此对公司股价进行疯狂炒作。
资料显示,华映科技主营包含显示面板、显示模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上半年,公司面板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为56.47%,利润占比高达92.88%,模组相关业务收入占比43.26%,但利润占比仅有7.12%。
现如今,华映科技显示面板业务主体为子公司华佳彩,拥有3万片LCD大板/月的产能,生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而母公司主要负责模组业务,主要产出的是中小尺寸显示模组产品。
六年亏损100亿
股价如此坚挺的华映科技,经营状况却乏善可陈。
Wind统计显示,2018年至2023年,华映科技归母净利润先后取得-49.66亿元、-25.87亿元、6.114亿元、-2.238亿元、-12.23亿元、-16.04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在六年的时间内亏损近100亿。
而如果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公司已经连续6年亏损,并且亏损金额达128亿。为何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呢?
据了解,身处面板产业链中游的华映科技之所以年年亏损,重要原因之一为其特有的重资产属性。
具体来看,华映科技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高达7成左右,致使固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拖累”业绩。以最新一期的半年报为例,公司期内实现营收8.65亿元,但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达3.97亿元,同时使用权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相加超1300万元。
此外,叠加面板行业竞争环境激烈,华映科技不得不长期维持高强度支出。纵观公司“巨亏”的六个年度,其研发费用占营收之比分别高达6.37%、24.1%、13.2%、9.35%、9.7%、12.5%。
值得一提的是,华映科技此前曾非常依赖一家中国台湾企业——中华映管,而该公司也正是导致其巨额亏损的重要角色。
资料显示,中华映管在当地曾拥有过“面板五虎”之称,其显示器产量一度为全球前三。
2010年3月11日,华映科技前身闽闽东宣布,公司分别向中华映管麾下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发行5亿股、3004万股,并购买华映百慕大持有的福建华显75%股权、深圳华显75%股权、华冠光电75%股权、华映视讯67.19%股权以及华映纳闽持有的华映视讯7.81%股权。
交易完成后,闽闽东新获液晶模组加工业务,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分别持有彼时公司71.42%、4.29%股权。
至此,中华映管替代福建国资旗下福建电子信息集团成为闽闽东新实控人,而公司也开始成为中华映管代工厂,并将自身“命运”完全交至其手中。
易主之后约一年,闽闽东正式更名为华映科技,后与中华映管之间开始产生大量业务往来。
据同花顺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7年间,华映科技对中华映管系各公司产生的销售额普遍占据其总营收五成至九成不等。
不过,因面板市场份额持续遭到侵蚀,中华映管自身经营状况很快江河日下,并最终于2018年资不抵债,向法院提起重整。
而中华映管陷入“困局”也直接导致华映科技大量业务停摆且产生大量坏账。据公司2018年12月14日公告所述,截至当年11月底,其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4.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50亿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2.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61亿元。
此后,华映科技不可避免地进行大额计提,并在2018年及2019年产生约7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亏损。
2019年2月12日,无力回天的中华映管认定其对华映科技已丧失控制力,撇清双方母子公司关系。紧接着,因债务到期无法清偿,华映百慕大所持有的2.826亿股公司股票被法院裁定以股抵债,而福建电子信息集团通过渤海信托计划拥有此部分权益,并借此于2020年 11月12日第二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就在福建国资时隔十载回归的同时,华映科技也依靠出售全资子公司华映光电以及莆田人民政府补贴,在2020年取得17.6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实现了难得的归母净利润转正。不过,透视此份报表发现,华映科技其实并未“真正赚钱”,面对耗金无数的面板生意,公司当年扣非净利润依然亏损11.99亿元。
30亿诉讼金额悬而未决
虽然中华映管与华映科技的关联程度已大幅降低,但前者对公司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2021年12月,华映科技本想向福建电子信息集团等对象发起定增,以募集28亿元资金用于生产线扩产、量产,不过并没有获得证监会批准。此后,公司只得采用自有资金继续进行扩产。
而在决议被否前,证监会三度就该定增方案进行多达27个问题的“深度质疑”,其中重点均围绕中华映管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手”华映科技之时,作为实控人兼重要客户的中华映管声称:收购完成后至一个会计年度内关联交易金额占比降至30%以下(不含30%)前,确保公司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若后续一个会计年度关联交易金额占比恢复至30%以上(含30%),则仍确保公司该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不足部分由华映百慕大于当年以现金方式补足。
然而,伴随着中华映管自身难保并主动放弃华映科技实控权,这项诺言也最终没有被完全遵守。
据华映科技描述,中华映管2018年度的承诺尚未履行。此外,公司补充说明称,虽然控股股东已经变更,但中华映管仍然应该对承诺有效期内发生的事项担责,未切实履行承诺事项还需承担连带赔偿和支付责任。
基于此情形,华映科技向福建法院上诉,要求中华映管补齐业绩补偿款19.14亿元,并在后续追加诉请金额至30.29亿元。
2023年6月,案件一审落地,中华映管被判需支付30.29亿元。然而,中华映管对此并不服气,不久后便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双方官司的二审仍在受理阶段,最终判决尚未有定论。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上半年,华映科技资产负债率高达72.34%,仅有8.75亿元货币资金在手,但长、短期负债以及一年期非流动负债之和则近32亿元。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仅有0.36倍、0.3倍,位列申万三级面板行业倒数第二,远远低于行业1.16倍、0.94倍的均值。
无论是从业绩还是公司负债情况来看,华映科技当前的处境并不乐观。
责任编辑 | 陈斌